【2011-09-11 中國時報/莊哲權/台東報導】
熊鷹被列為一級的瀕臨絕種野生動物,也是華盛頓公約管制國際貿易的物種,除了受 馴鷹人及標本商的青睞以外,鷹羽頭飾更是原住民的傳統文化;在面臨強大的獵捕壓力 下,林務局委託屏科大進行熊鷹生態調查,希望藉此取得生態保育與傳統文化的平衡。
林務局委託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進行熊鷹生態調查,從民國九十八年開始, 由孫元勳教授帶領調查小組,在屏東、台東山區進行研究,據孫元勳「較樂觀」的估計, 目前全台熊鷹約有一千四百多隻,又以台東密度最高。 孫元勳表示,熊鷹亞成鳥在黑市每隻售價都在兩萬五千元以上,廿年前每年至少有十 隻以上的仔鷹被獵捕販售。
熊鷹羽毛也是排灣族和魯凱族的重要飾品,象徵崇高的身分和 地位,在傳統中被視為靈鳥,配戴熊鷹羽的身分與數量都有嚴格限制,獵捕熊鷹更被視為 禁忌。 但近來傳統式微,人人以擁有熊鷹羽頭飾為榮,在鷹羽黑市裡,最高貴的一對鷹羽可 達三萬多元,過去十年內,在屏東、台東的捕獲數量,每年達廿到五十隻。 孫元勳指出,維持最小存活族群是保育稀有物種的首要工作,如何在兼顧熊鷹族群永 續和傳統文化保存的精神下,取得互信和共識,讓熊鷹能世代翱翔在台灣森林裡,是必須 持續努力的課題。(2011-09-11)
【資料來源:https://news.chinatimes.com/society/11050301/112011091100160.html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