屏科大教授 為翠鳥蓋 7 巢箱

SDGs-2
SDGs-3
SDGs-6
SDGs-7
SDGs-8

【2014-10-03 聯合報╱記者陳沛佑/屏東報導】

  「希望哪天城市中也能看到翠 鳥。」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 物保育研究所教授孫元勳,花費 3 年時間,自製人工巢箱,嘗試為翠 鳥找新家,希望能讓河岸重現翠鳥 的七彩身影。 孫元勳說,翠鳥和一般的鳥類 在樹上築巢不同,主食是溪河魚蝦, 挑選堤防居住,翠鳥的鳥喙尖而大, 除了用來抓魚,更拿來「鑽土成家」, 翠鳥的洞穴多是長約 60 到 100 的長條狀,末端空間較大,拿來生蛋用。 但近年來台灣為了防洪,傳統的土堤都變成水泥製,翠鳥的喙再利也鑽不破水泥,面 臨無地可住的窘境;加上水流的汙染以及外來種入侵,造成翠鳥數量減少,致翠鳥從過去 「在河邊就能看到的常客」變成「難得一見的稀客」。

  為此,孫元勳嘗試製作人工巢箱,將大塑膠桶裝入近一公噸的土,去除部分塑膠表面, 裸露出泥土後放置到河旁,吸引翠鳥前來築巢,目前在屏東放了 7 個人工巢箱,已發現了 一對翠鳥入住,一旁則設置的自動攝影機,捕捉到翠鳥叼著蝦子回家的畫面,「是很令人 開心的發現」。 孫元勳說,記得小時候,只要待在河邊就能看到翠鳥捕魚的情景,現在城市中的河川 整治得十分漂亮,但少了翠鳥的身影,就是少了一點美,未來或許可以以屏東的萬年溪為 據點,透過人工巢箱,讓翠鳥重新展翅。 研究生張鈞普說,教授做翠鳥復育這幾年,有許多學生一同投入研究,儼然是個「翠 鳥班」,覺得非常有趣,希望透過人為的努力,彌補翠鳥被破壞的生態環境,能再度成為 「河邊的常客」。(聯合報 2014/10/04 03:07 am)

  【資料來源:https://udn.com/NEWS/LIFE/LIF10/8977186.shtml】